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 高考聚焦 > 高招录取
关注高招录取骗局:50万元“人情费”换来假名牌
2016-07-12  新华社  

字体大小:

  高考不理想,“高人”出现,称可以帮忙上理想大学,结果出了巨额“人情费”,却竹篮打水一场空……每年从高考结束到高招录取期间,以诈骗为主的各类犯罪高发。一起起骗术之所以屡屡得逞,就是涉案者抓住了家长和考生的急切心理,设置诱饵。必须提高防范意识、齐抓共管治理。

  “高考录取没开始孩子就频频‘被录’了”

  “高考录取没开始,我女儿就频频‘被录取’。”沈阳市民张先生近日向记者讲述了一件稀罕事。他女儿今年高考成绩刚过500分,按照辽宁省高校招生录取时间安排,7月20日才开始普通类一本录取,可6月底以来,家里不断接到“被录取”的电话。对方上来先说是某高校的招办老师,然后说孩子可以被录取。“女儿根本没有报考这些学校,但他们清楚地知道我家的地址、电话和女儿的身份证号码,简直不可思议。”

  高考过后,花钱上名牌、出国留学、低分用钱补等数不清的各类宣传材料摆在了考生和家长面前。这为考生带来多种选择的同时,一个个陷阱也摆在了他们面前。

  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高考过后,市民张栋的女儿没有考上理想大学,一位朋友称能帮助上名牌大学,于是张栋先后支付了50万元的“人情费”,女儿终于上了所谓的名牌大学。然而女儿就读一周后发现,所上学校根本不是名牌大学,只要报名就接收学生。

  记者对高考录取诈骗案进行梳理,发现一些高校工作人员充斥其中。丹东一男生高考后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辽东学院崔姓工作人员声称有能力帮他取得辽东学院本科学籍。自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间,其先后多次以托人办事、学费、招待费等名义骗取该男生父亲10万余元。丹东市元宝区法院近日以诈骗罪判处崔某有期徒刑3年。

  裁判文书网公开发布的判决显示,2014年以来,“高招诈骗”判决52例,涉及15个省市。

  六大骗术需警惕

  记者走访部分学校、学生家长及司法机关了解到,从法院审理的典型个案看,当前高招骗术主要有六大类。

  一是谎称自己认识某某高官,可以通过内部指标进入高校;二是冒充高校招生人员,明示或暗示可帮考生上大学;三是以定向、委培之名,向考生许诺可以交钱降分录取;四是混淆自考、成人高考、普通高校招生的区别,蒙骗考生;五是谎称与学校领导和招办人员有特殊关系,可占用外省指标,可特招特批;六是许诺考生直接把档案交给他们,再交几万元手续费即可顺利入学。

  北京大成(沈阳)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王琦表示,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涉高招录取犯罪手段日益变化,从数据交易买卖到信息传播、业务推广已非常完善。在这条“黑色产业链”上,用户信息泄露可视为高考诈骗的源头,不法人员通过各种手段收集到考生和家长的个人信息,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实施诈骗行为。

  沈阳中院刑二庭副庭长边锋介绍,每年进入7月,全市两级法院审理的招生诈骗案就明显增多。从行骗伎俩看,骗子往往采取“步步为营”的方式,分多次骗取钱财,得手后便人间蒸发。

  辽宁省委党校教授周维强表示,利用高招录取行骗的人成为群体,是伴随高考招生中某些腐败现象产生的社会怪胎,暴露出相应监管的缺失。

  治理高招录取乱象须找准“七寸”

  近年来,各地加大了对高招诈骗活动的打击力度,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打击难度较大,查处的案件比实际发生的少得多。“高招贩子”有恃无恐,叫人防不胜防。

  周维强及辽宁省律师协会会员陈宝龙认为,高招诈骗活动,不仅直接损害了考生家长的经济利益,而且扰乱了国家招生秩序,甚至对考生未来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他们建议,一方面加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考生及家长的识骗、防骗能力,另一方面加强高考招生工作改革,建立健全相关工作程序,根除招生腐败,让骗子无处藏身。

  针对高招个人信息泄露现象,有关专家表示,需要从考生、家长、学校和教育机构、培训机构、政府部门等多个环节进行预防和治理。家长和学生须提高防备心理,不要轻易向别人泄露自己的隐私信息,不要相信任何非官方机构公布的关于高考方面的信息,更不要寄希望于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高校录取资格。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高招录取现已开始 多所高校文理普降
· 北京2017高招录取今开始 首封通知书或明天发出
· 2017高招录取动向:加分政策趋严 合并批次录取
· 高考考生必看!录取期间这些事项须注意
· 北京首份高招录取通知书7月7日发出
· 2016高招录取“26个不得”
· 教育部部署做好2016年高招录取工作
· 全面历史地看待高招录取批次问题
· 河北省高招录取进程过半 已录取考生19.6万人
· 高招录取,怎样才能更公平?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