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 高考聚焦 > 高招录取
高考录取进程过半:各地加分政策更严格
2015-08-04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今年的高考录取进程已经过半。在国家大幅减少、规范高考加分的“瘦身”政策下,今年全国各地纷纷拧紧了高考加分政策的“阀门”,全国性加分项缩减至5项以内,13个省份取消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这意味着公众广泛关注的此轮高考加分“瘦身行动”向社会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2014年底,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体育总局、中国科协出台《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后,各省(区、市)以“大幅减少、严格控制”为原则,纷纷“收紧”了高考加分政策。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均公示了今年的考生高考加分情况。

  从“瘦身”效果来看,全国性加分项目目前已全部调整到位,地方性加分项目也实现了大幅减少的目标。从今年1月1日起取消“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迹者”“奥赛获奖者”“科技竞赛获奖者”“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和“二级运动员统测合格者”等6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后,今年各省的全国性加分项目由此前的11项减至5项以内。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也由2014年的95项减至2018年的35项,明显“瘦身”,其中今年已取消20项。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江西、广东等13个省份已取消了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

  在国家高考加分政策“瘦身”的大框架下,各地自我加压,普遍降低了地方性加分项目分值,缩小了使用范围,并仅限省属高校录取使用。对于政策“瘦身”前已取得相关证书的考生,全国4个省份采取不过渡方案,今年高考当即取消加分政策;其他采取了过渡方案的省份,则大幅压缩加分分值,在过渡期内将加分分值降至5分以内。与此同时,各省份虽然因地制宜、依法依规保留和完善了“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和“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等5项全国性扶持类高考加分项目,但加分分值也普遍由原来的20分降至10分以内。

  上海市在去年年底压缩高考加分项目后,继续做“减法”,主动取消了今年1月1日后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等5个加分项目。今年高考,辽宁省除取消国家规定的全国性加分项目外,全部取消了“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等鼓励性高考加分项,即便“瘦身”政策出台前就已取得奖项的考生也不再享受加分,考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或考生档案,只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针对过去出现的加分资格造假等问题,各地严格落实加分考生资格审核、加分考生资格信息公示、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严肃处理资格造假考生、依法健全责任追究制度等规范管理措施。今年,浙江省在取消奥数、科技类竞赛、二级运动员等5类鼓励性加分项目基础上,继续加强高考加分管理,严格考生资格审核、测试和公示以及加分责任制度。

  截至目前,高考加分“瘦身行动”的成效明显。数据显示,今年,北京市具有高考加分资格的考生减少近3000人,陕西省具有高考加分资格的考生则仅有23人。从高校录取情况看,录取具有加分资格的人数也明显减少。中国人民大学今年录取的考生中具有加分资格者约200人,较去年减少45%;武汉大学今年录取的考生中具有加分资格的人数为500余人,比去年减少30%;浙江大学今年录取的考生中具有加分资格的人数为150余人,比去年减少一半以上。获得加分资格的主要是少数民族考生。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落实国务院实施意见、推进减少和规范加分工作实施的第一年,为确保改革工作落实到位,教育部要求各地要将加分考生资格公示信息保留至年底,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近期,教育部将开展高考录取检查,重点督查考生加分资格公示等工作。同时,教育部重申,对资格造假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资格造假考生,报名阶段发现的,取消报考资格;入学前发现的,取消入学资格;入学后发现的,取消录取资格或学籍。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全国1291万考生迎来2023年高考
· 今年高考结束了,高考未来再思考
· “硬核”科技元素贯穿今年高考语文试卷
· 又到一年高考时,应该让考生和家长知道高考的隐形功能了
· 加油吧,1078万考生
· 2021年高考时间公布 教育部要求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志愿填报指导
· 聚焦2020高考:今年高考题,看点在哪里
· 教育部 公安部联合指挥调度全国高考工作
· 防控常态化,高考如何战疫?
· 教育部: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做好2020年高考工作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