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考生自主招生“爽约”不诚信?
2016-07-19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据媒体报道,江苏省高招本科一批录取正在进行中,而自主招生投档录取已经结束。据了解,此前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部分考生,因为发挥比较好、高考分数高而“另谋高就”,多所高校获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跑了一大半。是一些学生“不诚信”并导致资源浪费,还是学生自主权的体现并彰显了自主招生的真义?请看两位业内人士的观点。

  最大限度尊重考生自由选择权

  近期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其中有一种参加自主招生的“特殊考生”,他们提早获取了各大名校自主招生录取资格,享受到“当地投档降10分、30分、50分甚至过本一省控线即可录取”等各类录取优惠条件,当属考生中的佼佼者和幸运儿。然而近日关于“江苏多所高校自主招生爽约过半”的新闻引起了笔者的关注,文中谈及多所高校获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跑了一大半。至于跑掉的原因,不外乎两方面:其一,发挥比较好、高考分数高而“另谋高就”;其二,发挥不佳、高考分数达不到享受优惠条件后的录取分数而不得不放弃。应当说,这两种情况的考生数会因校而异,显然后者是自然淘汰的结果,无可厚非。那么对于第一种情况的考生能称之为“爽约”吗?笔者以为,个人志愿当然应最大限度交由自己主宰,高校应尽可能尊重考生的自由选择。

  在当今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中,尤其是实行了平行志愿的填报规则后,考生的高考成绩经常能与学校产生一对多的对应关系,这也契合了高校招生录取中“最大限度保障考生自由选择权力”的基本精神。自主招生中的“自主”,除了体现出高校的自主选择权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优秀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上。再转换一下视角,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从资源配置的效度分析,人是各类资源中最核心、最具能动性的,考生对自己选择的院校及专业的兴趣度、匹配度、发展潜力接近最佳状态,才有利于人才培养效益的最大化;而高校倘因“爽约”而捆绑较高分的考生志愿,而丢掉那些志愿报考的考生(尽管分会低一些),则于人才培养未必是好事。

  对高校来说,首先应该明确的是,部分自主招生考生的“爽约”,基本上不会影响学校完成招生计划。自主招生投档录取相较本科一批录取有一定时间差,学校有足够时间把招生计划统筹调配到更需要的省份及考生手中。从初衷看,教育部是希望“高校根据创新人才选拔和专业培养需要”,形成”自主选拔录取、自我约束的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机制”。这意味着大学自主招生的核心目的不是“掐尖”,因此不能靠允诺给考生优惠条件而锁定高分考生,此之谓自我约束新机制。其实,高校本该做到的,是拿出足够诚意和宽阔胸襟,靠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来吸引考生,从人才选拔的角度去“发现”那些真正适合学校培养目标、办学特色的考生。毕竟,无论是国外高校中的多元多次申请机制,还是国内研究生招生中“允许推荐免试考生自由流动,可同时申报多个院校;统考考生可畅通调剂志愿”,均是保障考生自由选择权的真实范本。

  不可否认,高校在自主招生中必然会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资源,如若考生随意“爽约”,势必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学校对可能给自身声誉带来的影响也会感到“不爽”。但这可以通过完善自主招生政策,一定程度上降低学校的风险和成本,但前提仍然是最大限度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比如高校可通过网站和开放日等活动,向考生提供各种精准信息,侧重考察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打破“唯分数论”窠臼,推出包括综合素质评价在内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等,选择最适合本院校及专业的考生。总之,尊重学生的选择,招到最适合自己培养的学生,方能实现真正的公平。(作者张立迁,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教师)

  建立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机制

  对于考生放弃自主招生资格,有人认为这多少有些不诚信——自己“霸占”了机会,却又浪费,导致学校白忙乎一场,也影响其他考生获得机会;进而建议,应该明确规定获得自招机会的学生不得放弃。其实这正是江苏以前的做法,要求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在高考前签订协议,考后不管成绩多高,也不得填报其他高校。而这早就被质疑为限制学生的选择权。当自主招生时间调整到高考之后,江苏不再作类似规定,而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这无疑是尊重学生选择权的进步,不能因为有学生放弃导致名额“浪费”就走回头路。笔者认为,应进一步深入推进自主招生改革,给学校更充分的招生自主权,给学生更大的选择权。

  从2015年起,我国90所高校的自主招生调整到高考后进行。和以前一样,调整到高考后的自主招生,仍是高校给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一定的录取优惠。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在相应的特殊类型考生栏填报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校,达到录取优惠条件即可被录取,而没有填报则意味着放弃。有相当数量的考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就是为了获得录取优惠,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很显然,当高考分数公布后,一些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高考分数完全可以进“更好”的学校,就可能放弃自主招生机会。对此,自主招生可做两方面改革。

  首先,考虑到部分学生会放弃自主招生资格,高校自主招生的名额不能限定为5%,可允许高校根据历年自主招生放弃资格情况,适当扩大比例。比如,如果自主招生资格确认率为50%,那可按招生计划的10%安排自主招生名额。国外高校在自主招生时,考虑到一名学生可拿到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因此实际发放的录取通知书远超计划录取人数。这一经验值得借鉴。

  其次,应该改变把自主招生资格作为给考生录取优惠的做法,建立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机制,引导学校用办学质量、办学声誉来吸引考生选择,而不是现在的用录取优惠“抢生源”。具体的做法是,可以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由高校自主提出成绩要求,达到申请要求者,可自主申请若干所大学,大学独立进行评价、录取,一名考生可同时获得多张录取通知书,然后再根据录取学校、专业、奖学金等情况进行确认。这样的自主招生,给学校更充分的自主权,也给学生更大的选择权,有利于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同时也促进学校之间的竞争。这完全符合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考试招生相对分离、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高考改革精神。

  为了给高校更充分的考察学生的时间,可把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的6月底到7月底,确定为“自主招生月”,而不是现在的局限在高考后的6月10日到6月23日。从录取时间安排上看,这完全没有问题。多年以前,我国高考时间曾是7月7、8、9日,高考成绩在7月底公布,高校录取从8月初才开始。因此,如今完全可以把6月底到7月底作为自主招生时间,在试点高校完成自主招生后,没有被录取的学生,再填报志愿参加高招一般录取。总之,自主招生必须坚持扩大学生选择权和学校的自主招生权,而这只有通过深入改革来实现。(作者熊丙奇,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自主招生走了,强基计划来了!
· 北大清华公布自主招生初审名单 顶尖学府到底青睐啥样学生
· 人民日报:自主招生,岂能作假
· 自主招生造假将被取消高考资格
· 教育部要求:坚决打击和防范自主招生作假 切实维护公平公正招生秩序
· 什么是高校自主招生?
· 自主招生报考热度持续走高 “阳光招录”确保录取公正
· “新高考”后,自主招生路向何方
· 高校自主招生陆续启动 拿名校“入场券”需要啥?
· 77所高校公布自主招生简章 北大清华最高可降至一本线录取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