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同是有偿补课,“在线教师”为什么走红
2016-03-30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最近,“在线教师”收入超网红,引发社会舆论关注。有意思的是,很多此前反对教师有偿补课的舆论,却支持有公职的教师“在线授课”,认为这种在线授课方式,可让老师的知识得到更大程度的分享,学生花较低的费用就可接受名师授课。还有的把这和推进教育公平联系起来,因为按照这种在线授课方式,乡村学生也可花几元钱选在线老师的辅导课。

  “在线教师”网上辅导,确实可以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如果“在线教师”是社会培训机构教师、独立教师,这毫无问题。但是,如果“在线教师”在公立学校中担任教职,那他们“在线授课”,就是目前各地教育部门明文规定的有偿补课。反对教师有偿补课的同时,却支持“在线教师”,这折射出治理教师补课的矛盾逻辑。

  反对教师有偿补课的理由,无非包括:影响教师的形象,这可能影响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老师为了让学生上自己的补课班,会压缩课堂内容;教师补课会助长应试教育,增加学生的负担等等。那么,这些问题在“在线教师”身上就不存在了吗?深入分析,不难发现,问题其实更严重。

  首先,“在线教师”是在网上公开授课,选课的学生上千名,而线下教师补课,有的仅是在自己家里,上课的只有几个人,要论对教师形象的影响,哪个影响大?其次,“在线教师”是要靠学生的选课,来计算收入的,那么,教师会不会把很多心思用到网课上?会不会要求学生去选自己的网课?这样不也影响学校课堂教学吗?再次,在网络平台上大规模地进行补课,这对应试教育的助推,是任何线下教师都比不上的。

  换句话说,假如舆论赞成“在线教师”,也就没有理由反对其他有偿补课方式。因为舆论所分析的“在线教师”的优点,线下补课方式其实也有,比如,分享知识,推进教育公平等。其实支持“在线教师”有说服力的理由,只有一条,就是收费比较低,学生上一堂课只需花几元钱,和一些“天价”培训有很大差异。可问题是,我们是反对有偿补课,还是反对天价有偿补课?

  说到底,有公职的教师在线授课,其性质就是有偿补课,和线下补课没有什么两样。之所以“在线教师”会引发热议,大致原因有二,一是网络平台炒作,希望给公职教师在线授课“正名”,以便能有更多教师到平台上来,在老师挣钱的同时,实现平台的商业目标;二是社会本身对教师有偿补课这一问题,就一直很纠结与分裂,教师待遇不高、学生补课需求“刚性”存在,因此,治理有偿补课,基本上也就是说说,在这种情况下,单价低廉的“在线授课”,自然是学生、家长可能追捧的一个选择了。

  目前在线辅导的红火,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社会存在旺盛的补课需求。而这需要改革升学考试评价制度才能有效治理。在治理有偿补课上,目前的问题是:要求教师履行不兼职责任,与没有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度支撑分离;要求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与升学考试制度制造应试教育分离。治理教师补课、减轻学生的负担,必须消除这种分离,理顺治理的逻辑。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督查发现:部分地方和学校对有偿补课默许纵容
· 教育部:治理有偿补课紧盯暑假等节点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治理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自查工作的通知
· 教育部将专项治理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
· 教育部网站:有偿补课举报去年达508件
· 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为何屡禁难止
· 浙江特级教师带头拒有偿补课
· 教育部:要有针对性开展严禁有偿补课等专项治理
· 教育部就"严禁中小学有偿补课的规定"答记者问
· 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