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我们要构建怎样的校园?
2013-07-25    中国教育

字体大小:

  我们要构建怎样的校园?

  包 祥

  校园应是文化的载体,是课程的载体,是生命的载体。校园是学生生命的乐园,是让生命充盈着灵气、智慧、活力、激情和探险的地方。校园是学生语言、动作、思考、情感、态度和欢悦的地方。校园是人与人感情交流的精神家园。校园是师生生命的过程。这些在现在的一些校园还难以实现,因此,需要重构校园。

  校园需要重构

  我们多年的校园形成,有农业社会背景,有工业文明背景下形成的规范化式样的。城、镇校园多数是教学楼,实验楼(或科技楼)、行政楼、图书馆等。楼型多为一字型。楼里排列一个个几乎是整齐化一的房间是教室。教室的学生课桌面向黑板。老师面向学生讲课。实验室几十年没有变化,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反复做着验证性实验。借书到图书馆,看书到阅览室是天经地义,没人质疑。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清晰划分。校园越来越大,几千学生,有的学生读三年书,除大会听报告外,很难与校长说上一句话。这是我们读过书的人再熟悉不过的场景。现在的校园基本上是传统教学模式上课的产物,是典型农业文明的痕迹,典型工业经济模式下的产物,有悖网络时代的现代教育,有悖知识社会时代特征,不利于在人与人交流过程中成长的学生的交流、学习、生活、成长。

  校园应有利于学生的生活世界,有利于学生的生命价值,有利于学生的生存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心理世界,有利于学生群体的独有文化,有利于学生的生活状态。校园以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实现有利于,以物的为人方便使用实现有利于,以让学生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实现有利于。这些如校园给予,则必然对传统校园重构。

  重构的校园是学生生活、成长的地方,是教师终生学习、工作的地方。所以突出学习环境,人与人交流的人文环境,让教师、学生向往,终生难忘,流连忘返。

  我们应构建思想校园,精神家园,人文校园,让校园有书卷气,有区域性。

  建设知识的校园

  教育是神圣而崇高的。教育的伟大使命是让人们从无知走向睿智,从幼稚走向成熟。我们教育人追求教育理想与民族理想的和谐统一;追求人的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夸美纽斯认为教育不能使学生厌恶学习,而使学生“能被一种不可抵抗的吸引力诱导着去学习。”知识的获得在于求知的志愿。十九世纪末,卢梭提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自由,让学生在教育中同时得到进步和快乐。斯宾塞列主张,教学效果是与学生学习时所得到的满足和乐趣成正比的。教育者应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情绪是否高涨、愉快当做评价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标准。马卡连柯主张对儿童“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对儿童进行“前景教育”,让儿童获得“明日的快乐”,“从简单的原始的满足一直到最高的责任感之中得到快乐。”

  校园是读书的地方,应是学生教师幸福生活的地方;校园是承传文化,发展文化的地方;校园是精神家园,人与人感情交流的地方;校园是孩子们生命的过程,是价值提升的地方;校园是和谐的统一体,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校园应给孩子们良好习惯,让习惯形成品质,让习惯提升智慧。

  校园置身于现代社会。现代化是数字化、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公民社会、个人权利充分发挥的过程,学校应有这种价值。

  课程在重构,课堂在重构,教师的上课方式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改变。我们的校园适应吗?校园里的区域适宜吗?教学楼合适吗?教室可以吗?

  建设人文的校园

  书卷气的校园,有文化品位,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体现人文氛围。书卷气的校园会方便学生教师学习,教师工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时空。我们多么希望校园有自然气息。设想一个满是自然气息的校园,一定是百花争艳,运动场绿草如荫,甬路旁树木葱郁,亭台水榭交相辉映,小桥流水鱼翔鸟语。生活在这样的校园里的师生一定会身心健康,人际关系也会和谐。中国人喜欢饮茶,“茶”字在人上有草,人下有木,中间是人。是否意味着人就融在大自然之中。当我们走进清华园、中国海洋大学等校园会有如此感觉。在建筑风格上楼宇应通透、简捷、明快、适用,应俭朴大气,便于人与人的交流。

  图书馆是学校提供给师生大量的书籍资料和广阔的知识背景。假若图书馆不在固定地方,而在教室,在楼层,在走廊,在办公室,在宿舍,在餐厅,在校院很多地方,在流动车上,学生、教师读书不用去很远的图书馆,而随时随地能拿到书,实现师生与图书零距离。与书零距离便于学生学习,勤于动手收集处理信息。师生阅读可以随时发生,如此便利读书的校园一定所有师生向往。真正实现校园是学习的组织,学习的大观园。电子图书在校园多处可见,学生有自主选择阅览的自由,并能很方便的接触电子图书,随处触摸阅览。

  校园里的文化长廊,有唐诗、宋词,有名家名篇,让你走入文化,走入历史。欧陆风格的展墙上英语、法语、俄语、意大利画会引领学生走入欧洲,走近西方文化。

  科技馆里有科技发展史,科学家介绍,前沿科技成果,诺贝尔奖获得者简介,重大科学成果说明等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等知识让学生开阔视野。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足迹呈现给学生,使其受到启迪。

  地质宫里的地图、地球仪,地壳、地幔、地球切面,海洋、大气图,气流,瀑布,并点缀有飞禽、走兽等会让学生不仅领略知识,还会深深热爱这个地球。

  天文馆里的星云图,天文望远镜,人造卫星模型,航天展等让学生无限遐想。

  艺术馆里琴、棋、书、画等,令学生陶醉,进而爱好。

  中国文化教育馆。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蕴涵了灿烂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化不仅有景泰蓝,宣纸、武术等使用文化;有古琴、书法、建筑等艺术文化;更重要的有儒家精神、道家思想、“辩正施治”的思维方式等核心思想文化。文化的载体是人,中国文化体现对人的包容和关怀;体现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要把事做绝;体现把人看作全息的、和谐的系统。中国文化不仅影响着世代中国人,也在积极的影响着世界,特别是现在。中国文化我们要弘扬、承传,更要宣传,面向世界。中国文化馆里的中国文化一定会对我们的教师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还可以有生态室,体现生态圈、环境保护。有经济馆,人文馆,收集室——学生收藏天文、地理、经济、政治、环保等方面资料,以不同方式呈现,保存馆内等等

  传统意义的教室实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应叫“学室”更佳。学室里有多媒体,有图书墙。学生围椭圆形桌子而座或不同形状。打破教师同学生面对面形式,更有利于师生平等交流。也可有综合学室,多功能学室,体现多用途。

  实验室——格局变化。实验设备不再是演示设备,很多是半成品——营造有利学生探索学习的条件和氛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多所高校暂缓返校 对已返校师生加强疫情防控管理
· 校园无线网优化案例与安全策略
· 多家校园网贷仍“顶风作案” 仍有平台向大学生放贷
· 国务院:让校园成为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 李克强:切实把校园建设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 教育部要求:校园网络投票非必要不举办
· 李克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 校园塑胶跑道综合治理工作积极推进
· 国办: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 防范校园食物中毒
· 海南省加大对校园安保力度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