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新闻中心 > 教育要闻
我国教育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
2008-08-18  教育部  

字体大小:

  已与18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28个国际组织建立合作交流关系

  8月15日下午,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在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向中外媒体表示,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教育界同国际教育界的合作交流日益加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为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章新胜介绍说,教育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领域之一,1979年邓小平同志访美所签署的一个重要协议就是关于留学生派遣以及中美科学技术交流合作的协议。章新胜表示,通过30年教育改革开放,我国学习借鉴了各国发展教育的成功经验,实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体制的创新,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章新胜表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已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教育面向世界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农村各级各类学校以及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我国同国外的合作与交流,已经由3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主要向国外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单向需求,逐步转向双向需求,世界各国对中国在教育合作方面的需求现在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第三,教育开放的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国是重点、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国际组织是重要舞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分步骤的官民并举、双边多边互动的开放格局。第四,中国政府教育部门和国外的教育部门已经建立起了相对稳定的教育磋商机制,教育合作和交流正朝着制度化和机制化的方向持续发展。第五,在各国留学生的比重中,中国都名列前茅,中国已成为世界各国非常欢迎的、努力争取的一个主要生源输出国。同时,中国也成为一个新兴的留学目的地国家,来华留学的增长率超过了出国留学的增长率。此外,汉语国际推广有新突破,汉语教学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热门的外语教学之一。

  对于我国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的现状,章新胜用“形成一个架构,搭建两个平台,打通三个渠道”予以概括。所谓“一个架构”就是教育合作协议的签署,目前我国双边和多边合作交流内容不断扩大,已经和世界18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28个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和交流关系,签署并正在执行的双边和多边教育合作协议达到154个,正在实施的政府间项目共有77项。“两个平台”,就是设立了多边和双边的政府间以及高校间的磋商机制,同时也构建了若干区域性的教育合作和交流的平台。“三个渠道”,第一个渠道是进一步加强了高层之间的互访和交流合作,互办教育展览,向广大的学生和学生的家长提供更加公开和透明的信息服务;第二个渠道是学历和学位的互认,现在我国与33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的协议;第三个渠道是在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方面,已经和主要留学目的地国和来华留学的国家建立了机制性的合作,比如中法联合研究生院,中国和俄罗斯的研究生院,中国和日本、中国和美国,以及中英的奖学金计划,等等,进一步推动了高层次人才互惠合作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国教育的“线上迁徙”
· 中国教育:波澜壮阔四十年
· 2018中国教育政务新媒体年会在上海交大举行
· 教育专家:中国教育的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变
· 中国教育投入超三万亿元 媒体:下一步是把钱用好
· “更好的教育”:中国教育的时代选择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 中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 中国教育的深水突围
· 中国教育改革:就近入学正取代择校 蛋糕分得更公平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