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教师新闻
浙江省将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
2016-06-30  钱江晚报  

字体大小:

  日前,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教育厅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进行动员和部署。

  在改革前,一般中学教师的职务系列为: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一般小学教师的职务系列为:员级、助理级、中级。而在改革后,中学教师新增了正高级职务,小学教师新增了副高级和正高级职务。

  这意味着,按照培养和造就教育家的标准,中小学老师将产生出“教授”。

  4年前,浙江省三市试点

  已诞生首批正高级教师

  会议上,浙江省人力社保厅副厅长宓小峰介绍了此次改革出台的背景。

  他说,“前不久,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在此之前,国家对于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已经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改革可以追溯到2009年,国务院做出改革试点决定,先行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中实行分类改革。

  全国第一轮试点在山东潍坊、吉林松原、陕西宝鸡三市进行。

  2012年,浙江的宁波、嘉兴、衢州也参与了第二轮扩大试点工作。

  去年,国务院决定将改革在全国推开。

  今年4月,浙江省的改革方案获人社部、教育部批复同意,改革全面启动。

  宁波市是浙江省三个先行实施改革的试点之一,宁波教育局副局长徐文姬在会上汇报了宁波市的推进情况。

  据她介绍,2012年改革试点以来,共有2920人评聘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16人评聘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在中小学校初步建立起评聘结合、能上能下、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扩大了学校用人自主权,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统一中小学教师职务体系

  正高级标准下月公布

  浙江省教育厅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改革一个重要的意义是把中学和小学教师的职务体系合二为一。

  过去,中学和小学教师分属不同的职务系列。如果一个小学老师离开小学,到中学里面教书,他先要把小学教师的职称转评为中学教师的职称,然后再参与中学教师职称的评审。

  这种相互独立的职务体系对一部分教师,尤其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师,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该负责人说,此次改革的亮点是增设的正高级职务。

  想要评上正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高级职务是作为培养、造就“教育大家”来定位的。只有把那些在全省教育领域具有典型示范、有影响力的人选拔出来,才能体现他们作为“教育家”的价值。

  今年,浙江省将评聘一批正高级教师,省里将在7月公布评价标准。除正高级教师外,其他级别省里只制定指导标准,提供基本的指标框架,具体细则要由地方完善,给予地方和学校充分的自主权。

  总的来说,改革引导高中和义务教育教师参与课程改革、职业中学教师参与社会培训,淡化论文和科研,强化对教师运用教学方法、取得教学实绩和展现师德师风的考核评价,加大学校考核推荐权重,把真正能“上好课”,“带好学生”的教师评出来。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省委书记表态:“全力支持”这所新大学!
· 浙江省发文:将支持建设更多“西湖大学”
· 3所高校获批博士点,10所高校拟新增硕士点!
· 官宣:推动省属高校跻身世界一流!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23年度项目答辩评审会评审专家名单
· 浙江某地人才新政:夫妻博士最高奖励160万
· 5年投资60亿!浙江省再添3大实验室
· 浙江省肿瘤医院、中科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工作人员招聘公告
· 2021年度嘉兴学院人才引进招聘公告
· 中国计量大学2021年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公告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