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教师新闻
要让"师德红线"真正起作用 避免沦为一条"空线"
2013-09-12    新华网-南方日报

字体大小:

  最近一段时间,校园性侵案和教师体罚学生事件接连发生,引发了公众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广泛关注。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不仅多次重申“要将教师队伍中的败类清理出去”,同时表示今年内将出台教师师德考核评价规定,为师德划出“红线”,严惩越线者。

  师之德,教之魂。然而,个别教师的师德丑闻刺痛了公众神经,也玷污了人民教师的神圣形象,“一些教师的师德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不久前,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个别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从严格意义上说,上述失德问题不独高校青年教师所有,在各类别教师群体中,甚至是在各行各业中都或多或少存在。

  加强师德建设刻不容缓,教育部即将出台师德考核评价规定,不但要划定“师德红线”,还要实行“一票否决制”。但是,舆论对此并没有给予普遍好评,反而怀疑这些举措只是“应景之作”,甚至认为纯属“瞎子戴眼镜——多余”。其实,这些担忧并非全无道理,因为师德建设并非什么新鲜事物,《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早已对师德问题有过明确的规定,即便公众对“师德”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界定,但对何谓“失德”早已形成了共同的认知。深圳市日前公布了《深圳中小学师德档案制度》(征求意见稿),其中罗列了14种师德失范行为,这些“失德”行为就并未偏离公众的日常认知。说到底,公众担忧的仍是“新瓶装旧酒”,认为“与其给师德划‘红线’,不如让法律落实到位”。

  消解公众担忧,重塑教师师德,不仅要科学划定“师德红线”,更重要的是要让“红线”真正起作用。一方面,“划线”本身并非易事,要尽可能地把难以量化的师德转换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师德内容丰富,涉及教育理念、敬业爱岗、专业素养、教育教学水平、着装、语言、举止等方面,教育部门必须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广泛征集民意,从而拟定一套具体翔实、令人信服的考核评价标准,而不能闭门拟定了之。另一方面,“守线”比“划线”更难,一定要解决好“谁来考核”和“怎样考核”的问题。师德考核的公平性决定着“师德红线”的公信力,教育部门必须要进行科学的考量和设计,着力打破现有的学校领导和主管部门内部考核的模式,防范考核异化为学校内部的自我包庇或学校领导的“一言堂”。

  不管是“一票否决制”,还是“五年一注册”,其目的是为了清除出教师队伍中的败类和动机不纯者,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与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结合起来,防止考核者假借师德考核谋取利益交换或报复陷害。纵观已发现的教师“失德”案件,大部分涉事者都是带有一定行政级别的学校领导,因此师德考核必须把好“领导关”,要对学校领导进行更加严苛的考核和监管。同时,还要引进学校之外的外部监管力量,师德考核应交由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共同来完成,断不可集中在个别掌权者手中。否则,“师德红线”很有可能沦为戴在教师身上的“枷锁”,抑或是权力勾兑腐败的又一温床。

  用高压态势守住师德底线,关键是划定的“师德红线”要有实际意义。“划线”只是吹响了重塑师德师风的前奏曲,更重要的是“守线”必须执行到位,避免“红线”沦为一条“空线”。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对师德违规“零容忍”!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师队伍?
· 教育部:依法依规严肃惩处师德失范行为
· 新华社:师德将列入教师教育“必修课”
· 教育评论:“课上不讲课下讲”岂止是师德败坏
· 湖南把师德作为教师考核核心内容
· 成都:师德考核不合格将被“请下讲台”
· 中国网事:温情的大学校园容不下“不正当关系”
·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 针对师德走样再亮剑 "红七条"能否筑起师德底线?
· 与时俱进的师德建设始终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力量之源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