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人物热点
教育思考:李佩带走了一个时代吗?
2017-01-18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1月17日,800多人在北京为99岁的李佩先生送行。

  人群里,有白发院士,有青葱少年,也有一些单纯被“感动坏了”的网友。寒风中,队伍越来越长,鞠躬的人流从最初的两人一排,变成3人一排,4人一排。大家深情地向围着镂空白色围巾、仿佛仍在安睡的李佩先生告别。

  更多的纪念在网络上。很多人转发分享李佩先生的故事,有人第一次为一个故事点了赞。拇指的力汇成思念的海。

  有人说,99岁的李佩先生“带走了一个时代”,“最后一个大家走了”。

  几乎每一位大家离开,都能听到类似的感慨。季羡林如此,钱学森如此,杨绛如此,刚刚逝世的李佩和周有光也是如此。“带走了一个时代”几乎成了社会给予一个人最高的墓志铭,近乎一种集体式的最高赞扬。

  可是,时代还是那个时代,没有人能带走一个时代,他们带走的只是自己,但为什么人们愿意把个体和时代联系起来?人们到底在纪念那个“被带走的”什么?

  今天,人们怀念“那个时代”,正是怀念那个时代美好的、这个时代正在流失的品质。

  学生们怀念他们“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从李佩身上看到,“教师就是这个社会的精神遗传基因”。李佩说:“你得有一桶水,才能给别人一杯水!”

  送别的人群里,有人回忆,自己的第一篇英文文章是李佩先生改的,讲了两个多小时。有人说,当年出国多亏了李佩先生借给自己100美元。还有人提及,李佩先生考试的时候,在黑板上写个“honesty(诚实)”,转身就走,到点儿再来教室收卷子。

  或许在她眼里,她相信学生诚实,学生就会诚实,诚实就会在心里像种子一样种下去。

  她就拥有一颗这样的种子,即便是“文革”中她被隔离审查6年,也不曾丢失它。

  她还有爱的种子。退休后,她长达13年组织讲座,做各种公益。她还有真的种子。她说真话,敢批评,不管对方的职级有多高。

  她不说大词,也不喜欢高谈价值观,她更愿意做事。她对“美不美”这样的问题,一口回答:“做出事,就是美。”

  她很少说自己。她更愿意把时间留给这个世界的大问题。就像周有光晚年所说的,“不要谈我个人,我们来谈谈这个世界”,“我是认真地思考了这个世界的”。

  有人回忆,在讨论“钱学森之问”的根本出路时,三位白发长者并排而坐。北大资深教授陈耀松先生首先说了“要靠民主”四个字,紧接着,郑哲敏院士说:“要有自由。”随后,李佩先生不紧不慢地说“要能争论”。

  也许这是人们感慨的“那个时代”的空气的一部分,是浮躁的社会里,忙于讨生活、“身体被掏空”的我们所需要的氧气。这氧气并不属于某一个时代,它是每个时代人们所共同追求的。

  李佩这样的世纪老人也并不属于某一个时代,他们的人生横跨多个时代,在每个时代都保持同样的品质。

  为她送别的人群里,几乎没有痛哭的场景。遗像里一头银发、双臂交叉,露齿微笑的李佩望着大家。与其说是一场告别,不如说是一种致敬。人群中传递的不完全是悲伤,更像是一种鼓舞,鼓舞自己像李佩那样活着,在自己身处的时代,在每一个时代。

  有人试图弄清,为什么这个个头矮小的、不满80斤的老人能用细小的肩膀扛起那么多的艰难。她中年时丈夫走了,到老年时唯一的女儿走了,她经历过大风大浪、人生漩涡、风云际会,却依然“真”着,不慌不张着,“要眇宜修”着……

  她曾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人还得走下去,而且应该以积极的态度走下去,去克服它,而不是让它来克服自己。”

  这种废墟上的优雅,险境里的真我,对国家命运的时刻关切,背后是一种令人神往的精神气质。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会自发募捐,要为李佩先生塑一尊铜像,放在校园醒目的位置,丁仲礼校长说:“希望我们的教职员工路过雕塑时,都会想一想,比起李老师,我还可以在什么方面做得比现在更好一些。”

  在很多人心里,真正的塑像是无形的。

  告别的人群里,多数人鞠躬3下,戴着白花的颜基义老人鞠躬5下,他说他要替两位朋友鞠躬两下,一位在美国回不来,一位得了癌症来不了。他们都受益于李佩先生。

  他还记得最后一次去探望李佩先生,她已经不能说什么话了。她紧紧地拽着老朋友的手,一下比一下用力。他噙着泪说,明显感受到了那种力。

  李佩先生平静地走了。那么多人、那么多她爱护的年轻人自发地向她道别。她没有带走“一个时代”,反而给这个时代留下了永不消逝的遗产。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科院最美玫瑰李佩逝世 国科大学生捐款为老人树立雕像
· “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李佩去世
· 科学时报:从物理力学起落看钱学森学术思想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