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访谈
访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大学生创业更应"任我行"
2015-04-28  光明网  

字体大小:

  近来,“学生商”、校园“创客”不断在高校涌现,甚至已有“大学生宿舍里的千万富翁”诞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大学生群体无疑是最为活跃的力量。那么,大学生群体创新创业的理想样貌是什么?什么领域更适合他们创新创业?高校在创新创业浪潮中应扮演什么角色?针对这些焦点问题,记者日前独家专访了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

  记者:校园“创客”近来很吸引眼球,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创客”也确实成就不凡,应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杨斌:“创客”确实是个热词,但它不是“创业者”的同义词。与“创业者”相比,“创客”最可贵的精神就是“玩”,不走寻常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群体天然就具备做“创客”的潜质,他们头脑最活跃,追求新鲜、好玩的事物,他们的创业更具“任我行”的特征。这恰好与企业短、平、快的研发构成了创新生态的多样性。这很重要,因为这些对看似很另类的新鲜创意的追逐,才是这个社会生生不息、在更高层次上完成阶跃的重要方式。

  记者: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社会创业有何不同?

  杨斌:与社会创业相比,较为理想的大学生创业既不应是机会创业,也不应是生存创业,而是不与大众“争利”的科技型创业。缓解就业远不是其应有的定位,与科技相结合的领先性创业才可持续。

  清华大学也在尝试将大学生创业创新往科技的方向引导。例如在新兴的大数据领域,清华大学与贵州省共同举办了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鼓励学生参与,这对于清华大学和贵州省都是有益的尝试。

  记者:很多人认为大数据目前只是趋势,商业化还存在很多困难,而清华大学却已在这方面引导创新创业,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杨斌:大数据其实在一些领域已是明确且实在的应用,并且不局限于商业或民生领域,纯粹的科学研究也已接纳了它。例如,美国的生命学家已经开始利用大数据众包的形式来获取实验样本。大数据进入的门槛低,又有高度的可持续性,是比较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领域。

  记者: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浪潮中,高校应该处于什么位置?

  杨斌:从高校的角度来说,首要责任是培育人才,这种培育要兼顾各种人才,而不能为了迎合热点顾此失彼。

  如果我们把人才的培养放在以“探索”为横轴和以“使用”为纵轴的坐标系中,那么他们的科研经历将会是一条斜线。对于在高校做科研的博士而言,这条线与横轴的夹角应该小于45度,偏向于“探索”,在这一阶段,要训练的是他们对某个领域向纵深钻研的兴趣,因而不宜过多过早聆听市场的声音,反而应有一些“理想国”的精神。而对于专业硕士来说,这个夹角就要大于45度,在培养时近距离接触社会,尽可能多的接触与企业结合更紧密的横向课题。

  但这两种人才在创新中都会发挥作用,只是或早或晚的问题。实际上,高校需要进行一些与企业研发形成夹角的创新研究,而不是亦步亦趋,唯有这样,当这二者在未来的某一点相遇时,才会激发更大的创新火花。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率5年翻一番 平均成功率不足5%
· 大学生创业需要“精准化”帮扶
· 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约半数存活 专家呼吁政策支持
· 福州拟3年至少帮扶8000名大学生创业
· 大学生创业:“兴趣圈”交汇“机会圈”
· 没资源的大学生创业怎样胜出
· 大学生创业:春天何时到来
· 陕西助力大学生实现“创业梦”
· 20多个省份鼓励大学生创业:学籍最长可保留8年
· 大学生创业,如何避险维权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