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关注就业 > 就业新闻
李克强为何把“就业”置顶?
2017-03-03  中国新闻网-新京报新媒体  

字体大小:

  在一次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曾透露,他每天早上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先看两张“汇总了上百个经济数据的表格”。而在这些纷繁复杂的数据中,“就业”无疑是总理最关心的指标之一。

  今年1月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把“保障就业”称为政府“最要紧的责任”。去年5月赴人社部专题考察就业工作时,总理向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在各项重大政策的部署中,几乎都能看到李克强对“就业”的考量。部署全面推开“营改增”,总理期待这一税制改革能够“推动服务业发展、带动大量就业”;研究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他把小微企业比喻为巨大的“就业容纳器”;阐释《政府工作报告》中备受瞩目的经济增速预期目标时,李克强分析的重点,依然是“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可以说,“就业”已经同“GDP增速”和“CPI”一起,成为本届政府制定宏观政策的首要参考指标之一。李克强2016年考察人社部时强调,就业信息对判断整个经济形势至关重要,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

  “我们发展经济,最基本的还是保障就业。有就业就会有收入,老百姓就能实实在在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好处。”总理在人社部会议室作出这番表态时,他身后的墙面上挂着几个红色的大字,“就业是民生之本”。

  2014年,这一表述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在当年“两会”记者会答问时明确表示:“我们更注重的是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

  在一次部分省市座谈会上,李克强针对个别地方经济持续下滑、失业率快速攀升问题告诫有关地区领导人,就业出问题,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全局和民生保障,弄不好还会引发社会风险。

  他反复强调,各省市负责人要更加主动作为,保障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内部差距也比较大。因而必须确保就业增加、收入增长。不光要‘国强’,更要‘民富’!”

  2016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1314万人,超额完成了1000万人的目标任务;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4个月在5%以下,达到近年最低点。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连续4年超过1300万人。

  3月1日刚刚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将这一组数据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

  而在众多国际机构看来,作为经济晴雨表,这张亮眼的“就业成绩单”是中国经济回稳向好、转型升级的直观表现。彭博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日前表示,中国高科技与服务业“就业形势大好”。《华尔街日报》援引一项独立商业调查认为,中国2016年第四季度的招聘活动明显加快,领先指标的表现依然向好。

  欧盟委员会在2月中旬发布的《冬季经济展望报告》中上调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预期。报告称,就业等数据的强劲表现,将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李克强会见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确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工
· 李克强主持召开教科文卫体界人士等代表座谈会
· 李克强开的这个会,科学家“抢话筒”成了一道风景
· 李克强:要营造各类人才施展才能的氛围
· 李克强:下一步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还要继续改革科技体制
· 李克强:要使更多科研人员能够沉下心来、潜心向学、埋头苦干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
· 李克强:加快解决捆绑住科研人员手脚的问题
· 李克强:要把科学家从繁琐的科研评比中解放出来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