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关注就业 > 就业新闻
应届大学生就业调查:家乡城市获受访大学生青睐
2015-04-27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智联招聘校园招聘事业部执行总监南保宁建议,在求职前,毕业生应首先对自己进行心理、个性、能力等方面的测评,使自己在求职中处于有利位置。在投递简历和面试时,切忌只追求形式上的花哨和内容上的繁多。面试时需更多了解职位内容与自身的匹配度,主动推销自己。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眼下,毕业生求职季已渐进尾声,在经济结构调整、区域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目前找工作的情况如何?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智联招聘网对2354名应届大学生进行的就业调查显示,在毕业去向上,88.3%的受访毕业生选择就业。32.5%的受访毕业生尚未收到offer(入职通知)。家乡城市超过北上广深成为受访大学生优先选择的就业地。

  受访大学生中,男生占46.6%,女生占53.4%。来自普通院校的学生占88.1%,211和985院校学生占10.1%,国外高校学生占1.8%。31.8%的受访大学生为专科学历,61.3%的人为本科,6.5%的人为硕士,0.5%的人为博士。

  33.1%受访毕业生投递简历数量在11~30份

  “我们班80%的人都选择就业。”南昌大学日语专业本科生王声介绍,自己本打算毕业后去日本发展,但最终没去成,转而选择直接就业。“大家就业这么积极,和专业有很大关系。日语不适合做研究,大家出国的热情也不高。直接就业成为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调查显示,88.3%的受访毕业生选择就业。仅有6.2%的受访大学生选择在国内外深造,2.5%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

  大学生找工作时投递简历的情况如何?调查显示,33.1%的受访毕业生投递简历数量在11~30份,30.2%的毕业生投递简历数在10份及以下,24.8%的毕业生投递简历数超过了50份,12.0%的毕业生投递简历数在30~50份。

  北京某211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应届毕业生张希,已经投了不下70份简历。她将自己投递的简历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央企、民企外企进行分类,重点标注了自己感兴趣的互联网企业。张希的目标是互联网行业和零售行业的营销类工作,不过多数顶尖企业在笔试关就将她淘汰。

  在面试情况方面,90.9%的受访大学生获得过面试机会。其中获得3~5次面试机会的毕业生占32.0%,面试机会为3次以下的占23.4%,获得6~10次面试机会的毕业生占19.5%,有16.0%的毕业生获得10次以上的面试机会。也有9.1%的受访毕业生尚未获得任何面试机会。

  求职5个月,张希陆续收到了10多家企业的面试机会。她认为,多参加笔试和面试可以累积求职经验,提高应变能力。“目前有家乡的事业单位和一家广州的外企向我伸出橄榄枝,我觉得都不错。准备再看看成长型的互联网公司有没有比较好的机会”。

  调查中,有34.1%的受访毕业生收到了1~2个录取通知,13.5%的受访毕业生收到3个,11.1%的受访毕业生收到4~5个,8.9%的受访毕业生收到的offer数量在6个及以上。但仍有32.5%的受访毕业生尚未收到任何录取通知。

  对此,智联招聘校园招聘事业部执行总监南保宁给出的建议是,在求职前,毕业生应首先对自己进行心理、个性、能力等方面的测评,客观掌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而强化优势,改进不足,使自己在求职中处于有利位置。在投递简历和面试时,切忌只追求形式上的花哨和内容上的繁多,不要忽视简历的敲门砖作用。面试时需更多了解职位内容与自身的匹配度,参照市场价值,多发展自我优势,主动推销自己。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灵活就业成大学生就业新形态
· 大学生就业:难点如何突破
· 人社部:多举措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 硕士“就业下沉”现象折射了什么
· 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 线上线下并举显成效
· 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网开通“线上就业指导 网上就业服务”栏目
· 大学生就业迎来最艰难时刻!
· 2018年大学生到私企与创业意向上升,对待遇重视程度下降
· 68.2%受访者认为国家近几年保障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力度大
· 30余名毕业生被农发行补录后为何不能入职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