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文献资料 > 教育发展史 > 教育大事记
教育回望:1997年高校筒子楼试点改造
2009-09-21    

字体大小:

  教育奠基中国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1997年 高校筒子楼改造

两年半改造完筒子楼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郑燕康

  清华大学筒子楼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为单身青年教师宿舍楼。每层都有20到30个房间,每间约10到12平方米,每层有两间公用厕所、水房,由中间走廊通道串起,因此统称为筒子楼。

  上世纪70年代末,高校恢复招生,教育事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清华大学教职工队伍已达8000余人。虽然新建了一批教师住宅,但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仍有一批中青年骨干教职工及子女挤在筒子楼里。其居住环境十分恶劣:每家每户只能在公共走廊中放置炉子,炊具,一进楼就闻见百家菜的味道,烟熏火燎,空气污浊;每楼层仅有一两个公用厕所和水房,早晚拥挤,气味难闻,卫生极差;居室通风很差,每户挂上一布帘,开着门,冬冷夏热,噪音不断,蚊蝇难防。有的老师的孩子大了,不便与父母挤住在一起,每个楼层还特地辟出“子女间”,放上下铺的床,让孩子们挤在一起。这些不仅影响教师的备课和休息,而且对教师子女健康成长很不利,中青年教职工急盼改善住宅条件。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在调研了高校筒子楼改造后,1997年7月1日来清华大学看望杜庆华院士,并与陪同的王大中校长及清华建筑设计院领导等一起考察了清华大学3-8号公寓筒子楼的教师住户,提出是否在清华试点改造筒子楼:“为高校带个好头,一定要设计出带独立卫生间和厨房、一室一厅的青年教师筒子楼改造方案和施工图。”同时他对在场的住户教师说:“我要在春节到你们新房中吃饺子!”

  1998年年初,我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主管后勤。在李岚清副总理的建议下,学校迅速确定一栋楼作为试点,由我来主持设计。在不损害楼层的整体结构的前提下,怎样才能够扩大青年教师住宿标准,达到基本条件?当时我们提了好几种方案,经过充分论证,选择了其中一种,既能充分利用走廊等空间,而且青年教师认为最有私密性。我们把筒子楼的走廊打通,南北单间改为一家。照说每家的面积扩大了50%,住的人数会少了一半,但实际上,经过我们测算,改造充分利用了公共子女间、厨房、卫生间、水房,所以改造完的宿舍数量与之前住在筒子楼的户数基本持平。这是改造的最关键问题,要不剩下的那一半老师怎么办?

  我校设计人员只用了一个月就完成了筒子楼改造试点工程设计,8月开工,国庆节已基本完成。后来报给李岚清同志,他非常满意,专门批示,这件事要扩大。中央领导曾派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的同志参观筒子楼改造情况,考察了设计方案、施工进度、工程经费开支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批改造,共完成9栋筒子楼改造,工程总面积达3.3万平方米。国家下拨1602万元,其余学校自筹,改造工程单位面积造价为每平方米800元。每栋筒子楼平均改造时间仅用6到12个月,筒子楼改造工程仅用两年半就完成了,使756户教师摆脱了阴暗、杂乱的筒子楼住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当时回迁的教师对新住房无不赞叹交加。

  1998年1月,李岚清同志又来校看望回迁的原筒子楼教师住户,受到教职工热烈欢迎,老师们都衷心感谢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

  1998年3月,根据李岚清同志的建议,国务院通过了高校筒子楼改造工程的文件,由教育部、财政部、国家计委联合发出文件,下达了全国高校筒子楼改造工程计划和经费。从当时来看,改造筒子楼大幅度改善了教师住房条件,在稳定中青年教师队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报记者 赵秀红 采访整理)

  【链接】“科教兴国”重大举措

  在上世纪90年代,高校特别是部委所属高校教职工的住房困难问题仍较严重。国务院办公厅于1998年召开了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筒子楼和危房改造工作会议,提出争取两年内全面改造高校教职工居住的筒子楼,并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实施。

  工程于1998年下半年全部展开,国家在两年内先后3批共计下达筒子楼改造计划359万平方米,由中央财政拨出专款,各主管部门和学校筹集配套资金,对筒子楼进行彻底改造。2000年3月,中央部委所属高等院校的筒子楼改造工程基本完成,340多所高校6.6万多户青年教师告别筒子楼,乔迁到宽敞明亮的新居。

  推荐专题:庆祝建国60周年 中国教育及科研发展回顾展

 

国庆专题—建国60周年中国教育及高校科研回顾展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回望:2002年国家奖学金设立
· 教育回望:2001年实现"两基"是中国教育新里程碑
· 教育回望:2000年 落实“减负”从研究学生开始
· 教育回望:1989年 希望工程给我希望
· 知识改变命运 穷国办大教育的奇迹
· 新中国辉煌60年:财政收入60年增长1000倍
· 教育纪事:2004年中国文化大规模走出国门
· 教育纪事:夏令营“较量”背后的时代反思
· 教育纪事:市场大潮下的“南墙”变迁
· 教育纪事: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家战略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