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研究 > 综合研究
职教改革,从学生个性和特长出发
2016-08-16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中德职教交流。资料图片

  编者按:众所周知,德国的制造业闻名世界且失业率较低。其重要的原因是有德国校企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体系有机结合作为支撑;同时,德国重视对学生开展所学专业和职业倾向性测试、咨询、指导与服务。这启发我们思考:如何从人的个性和特长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专业和职业兴趣,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践行的习惯,从而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职教过程要符合“人”的成长

  德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与其经济、制度和文化是相协调的,呈现出了“校企行合作培育人才”“政校协作创建专业”“政府免费职业指导”“现代学徒制”等特点,优势明显。但在我国“照样”推行,涉及到整个社会管理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同时也存在与我国传统文化融合的问题。因此,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有一个逐步消化吸纳的过程,不是一个马上能学的事情,也不是一个简单照抄照搬的事情。

  而更为重要的是,学习德国职教的关键是要学习其根本的育人理念,即挖掘学生特长,培育学生专业职业兴趣,使教学过程本身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行动。因此,一方面我国要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做法,鼓励探索,勇于实践,逐步形成切合我国实际的校企融合的有效模式;另一方面应从“人”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生长出发,把探索的着力点放在教育过程本身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上,使学生在特长训练中学习和工作,因专长发挥而获得成就感,赢得事业心,从而增强责任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行动的过程中掌握系统化而不是碎片化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专业职业兴趣不断得到提高,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新的素养。

职教内涵要适应职业成长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已初见成效,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有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

  分析职教发展症结,弥补人才培养短板。每年,上千万的高中毕业生还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专业、上什么学校,只局限于社会所谓“公认”的“好大学”和“就业好专业”,就懵懵懂懂地走进了各级各类院校。而同时,很多高校毕业生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自身的有效发展仅依附于企业和岗位本身的待遇和优越性,就懵懵懂懂地走进了职场。整个过程,专业和院校的选择,就业和职业的选定,这重要的两次选择,似乎都在与个人的发展特别是个性发展无关的情况下,就确定下来了。家长、学生就学求职的盲目性很大。这种情况下,现阶段的职业教育,相当程度上存在学非所长、专业兴趣不浓、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知识技能碎片化、专业素养不高、缺乏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等问题。

  培育人才智能特长,激发职教育人活力。从理论上讲,人的天赋是有差异的。许多学生的天赋智能结构在现行的中考、高考制度中无法彰显,盲目地选择了某个学校,并选择了不是其特长和兴趣的专业;“盲目”被不断叠加,问题就不断增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企业技术技能提升与积累。正确的教育要扬长避短,不一定要扬长补短。教育如果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不断培育、强化兴趣,到一定程度就不是“要我学”、“要我干”,而是“我要学”、“我要干”,创造性会随着兴趣油然而生。因此,人的责任感、创造性不单单是说教的结果,更不是强迫出来的,更多的是发现和发展了特长,培养和强化了兴趣,全身心投入到独立思考、自主行动中的结果。

职教模式服务于质量提高

  立足于人的个性和特长,树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行动的职教理念,在条件成熟的行业企业和学校有效推行“做中学”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知识技能的系统化培养,有助于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得到整体提高。这需要从三个方面着力去落实:

  政府顶层设计支撑基本框架。修订有关职教法规,提高职业院校师资的准入条件,除专业学位以外,还应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素养的考核,同时重视在产业、企业中的工作履历,切实提高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教育作为基础性、公益性、长效性的事业,政府要加强在一定范围内统筹布局职业院校和专业,统一各专业开设的基本课程和学生的基本规格,统一主要课程的毕业考核,减少资源浪费。加快构建专业层次体系与职业对应体系。加大各行业职业规格和体系建设研究,明确职业设定和准入规范,健全专业层次与职业准入对应的关系体系。进一步拓展服务广度,在职业倾向性测试的基础上,对各类学生和下岗失业等人员进行学业指导或职业规划。

  找准学校育人着力点。教师的职业综合素养是教育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支持举办或改办一批职业师范大学,同时在综合性大学中开设职业师范专业,培养真正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合格的职教师资。强化科研和产品工艺开发能力,让教师和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应用型科研和产品开发中,提高技能,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要鼓励学生从特长和兴趣出发自选专业,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职业倾向性测试体系,服务指导学生做好学业和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基础文化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据学生兴趣和特长适当增加选修课和替代课的比例。

  推进教师角色转换。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要实现人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专业素养与人格的思维、情感、意志等方面同步生长。为此,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必须要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积极行动和师生有效互动,避免为了掌握更多知识技能而破坏学生人格的生长,在有限的时间完成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素养和人格都得到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那么,教师就要转换教学角色,在实施课堂教学、实践实训、课外活动等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多地给学生营造一个能够独立生长的环境,扮演好现代人才培养的“导演或教练”的角色。同时,不能苛求学生学好每门课程,不能简单地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的好坏,而要重视发掘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专业职业兴趣和探索素养,不断积累形成责任心和创新精神。

    (作者:李敏骞,单位: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到2022年建50所高水平高职
· 职业教育改革冲击波:学校积极 家长存疑虑
· 中国职业教育与动漫产业对话活动在天津举行
·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一盘棋”思维
·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发展思路透视
· 集团化办学,职业教育改革"过河"摸到的"石头"
· 沈阳: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 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