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研究 > 综合研究
发展应用技术大学成为世界高教改革共同趋势
2014-01-07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发展应用技术大学

世界高教改革共同趋势

  二战结束后,各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教育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许多国家普及了基础教育,并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应用技术大学成为高等教育的一支生力军。

  有着很深社会等级观念的英国,在二战后,科技人才和应用人才的严重短缺直接影响到综合国力、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1966年,英国教育与科学部颁布了《关于多科技术学院及其他学院的计划》白皮书,通过挖掘高等教育存量潜力和结构调整,合并高等技术学院和独立学院,在全国建立了30所多科技术学院,形成了多科技术大学、城市大学与牛津、剑桥等著名古典大学并存的高等教育体系。

  崇尚理性的德国,在双元制教育的基础上,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建立高等专门学校。1976年德国联邦会议颁布《高等教育总纲法》,正式确认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德国高等教育中的法定地位, 推动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1990年12月18日,德国科学评议委员会指出,必须尽快大力扩建并进一步发展应用科技大学。联邦教育与科研部也一再强调要优先考虑应用科技大学的扩建,扩大其招生能力。目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已从早期的以工程技术类为主,拓展到社会工作、商学等应用型社会科学专业领域,学校数从1993年的125所增加到247所,注册学生数70.3万人,约占德国高校在校生总数的33%。

  经济最富竞争力的瑞士,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地方高等专业学院。1993年瑞士开始了高教改革,1995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应用科技大学联邦法》,并将各地工程类、设计类、经济类、管理类、艺术类的50多所专业院校合并成7个州立应用科技大学,成为一种突出实践导向的新型大学。目前瑞士有7所公立和2所私立应用科技大学。

  繁荣和开放的荷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应用科技大学,由于受《中等教育法》的限制,类型多样,但层次较低。从80年代开始,荷兰对应用科技大学进行大规模合并,并于1986年颁布了《高等职业教育法》,职业技术教育脱离了中等教育的范畴,进入高等教育体系。此后,学校数从1983年的375所调整到2012年的41所。学校数量虽大规模减少,但学校的综合性明显增强,在校生规模不断增长,1990年第一次超过普通大学的在校生规模,2011年在校生规模为41.7万人,占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60%以上。

  在西方国家中,中央集权最为典型的法国,其高等教育走了一条与其他工业化国家完全不同的道路,形成了法国独特的教育体系和高等技术教育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国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1959年颁布的《教育改革法》,确立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形式和地位,1971年颁布了《技术教育指导法》,明确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同一层级的两种不同类型,形成了包括综合大学、大学校、高级技术员班(在技术高中学校内实施)、大学科技学院、大学职业学院在内的高等教育体系。后三种都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人才,其社会地位甚至超过了综合大学。

  经济后起之秀的日本,二战前曾出现过一批专门学校,战后被改编为新制大学,废除了专门学校制度。20世纪60年代,日本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2年文部省通过了《五年制专门教育机构设置纲要》,并修改了《学校教育法》,国家出资在各地又重新设置了与工业相关的高等专门学校,适应重化工业战略转移的要求。1967年通过修改《学校教育法》,拓展了专业设置领域;1991年再次修改《学校教育法》,进一步拓展了高等专业学校专业设置领域,并授予毕业生“准学士”学位,允许在高等专门学校内设置专业科(四年制本科班)。此外日本还设立了专门职业研究生院,使职业教育不断向高层次方向发展。

  我国台湾地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产业结构以轻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职业教育以中等层次为主,1968年高中阶段职普教育比例调整为5∶5。进入70年代,产业结构以重工业和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产业为主,发展贸易出口经济,技术与职业教育层次开始提升,积极发展专科学校以及增设技术学院,1974年第一所技术学院诞生。进入90年代,人力资本出现了短缺,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高等技职教育重心由专科学校向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发展。到2007年,台湾地区共有科技大学37所、技术学院41所、专科学校15所、职业高中157所。而到2013年2月有科技大学53所、技术学院25所、专科学校15所。

  可见,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大力发展应用技术大学,推动高等教育分类改革。原因有多方面,但产业升级、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是促进应用技术大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产业结构的演变来看,一方面,战后和平的国际环境,使各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成为各国增强产业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不断创新和开发新产品成为企业生存的普遍法则。因此,发展应用技术大学,培养具有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实用人才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从科学技术发展情况来看,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学科的交叉越来越普遍,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要求普遍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对生产人员操作技能要求减少,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求提高;企业生产模式从分工理论指导下的流水线作业变为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下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从科层组织变为扁平化,小组作业和团队合作成为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信息技术和产业集群的发展,使企业内部分工走向社会化,许多业务可以外包,企业、岗位和工作人员成为产业链条的一个环节,必须对产业变化做出准确判断和迅速反应。科学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等一系列的变化,要求教育培养出既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又有较高创新能力和判断能力的人才,无论是以培养岗位胜任力为主的传统职业教育,还是以传播知识为主的学术型大学,培养的人才都难以适应这些变化,因此迫切要求变革高等教育。

  从受教育者来看,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迫使劳动者不断提高教育层次,提高竞争能力,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职业更替和内涵变化的加快,也迫使劳动者不断接受教育去适应职业的变化。劳动者需要学习更多面向生产实际的应用型知识和技术技能,因此高等教育必须从精英教育时期的科学探索、学术成就转变为大众化时期学习应用知识、掌握实用技术。

  从高等教育大众化自身发展来看,高等教育大众化意味着高等学校从象牙塔走向社会公众,从人才短缺时代的神圣学术殿堂走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从以培养学术型的精英人才走向培养生产实践的精英人才,从探寻规律、创造知识、传播知识拓展到应用知识和转化知识,从独立、封闭办学走向开放、合作办学,从单一的培养目标走向多样化的培养目标。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社会生产不断分工分业、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的过程,多样化成为满足市场需求、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基本准则。多样化不仅是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大众化的重要手段,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培养多样化的进程,这是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加速调整,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战略转型期。高等教育分类改革条件已成熟,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发展应用技术大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孟庆国 曹晔)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我国首所应用技术大学开始秋季招生
· 我国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揭牌
· 报告显示:应用技术大学是国家竞争力的助推器
· 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心成立
·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正式建立
·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毕业生“吃香”
· 中国将促进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应用技术大学
· 教育部引导地方高校转型 101所高校加入应用技术大学联盟
· 姜锋:应用技术大学在德国是工程师摇篮
· 印度高教改革 盼产生六位诺奖得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