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山东“疏堵结合”治理有偿补课
2017-12-01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写好教育奋进之笔 民生新亮点

  “在家里,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通过‘空中课堂’在线向老师请教,老师也会及时在线互动解答。‘空中课堂’还有‘点播回放’功能,在学校没听明白的,回家后还可以反复回放学习,直到学会为止。”日前,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张乐昊旻告诉记者。该校“空中课堂”的建设,不仅方便了学生学习,还有效引导学生和家长的课后补课需求不断走向理性。

  近年来,山东坚持对有偿补课“零”容忍,坚持高压态势“堵”补课,创新方式“疏”需求,从制度设计、专项治理、疏导需求及监督查处等方面压实责任,治理有偿补课取得明显效果。在今年开展的“树师德、正师风”治理教师有偿补课专项行动中,对有禁不止的学校、教师依法依规予以严肃查处,发现一起、曝光一起、查处一起。近期,全省各地共通报处理参与有偿补课教师81人,有效发挥了警示作用。

  济南市在职教师违规从事有偿补课,不仅教师要受到处罚,校长和学校也要一起受罚。“除了对违规教师全市通报、扣发全年绩效工资、取消3年内申报高一级职称资格,暂缓其教师资格注册等,一学期内学校发生3起以上违规补课的,校长年度职级考核确定为不合格,免去校长职务。”济南市教育局宣传法规处处长李艳介绍。今年,济南在治理有偿补课专项整治行动中,共查处有偿补课在职教师35人,全市公开通报了10起典型案例、16名违规违纪教师。

  治理有偿补课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一纸禁令难以根治,还要满足合理需求,引导理性需求。在高压态势“堵”补课的同时,山东出台《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意见》,对课后服务的内容形式作了明确要求,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各地也积极创新方式“疏”需求。青岛市“青青义教”志愿服务团队利用暑假开展助学系列活动,每年暑期设立200余处公益辅导点,开设初高中全科、综合素养提升课程等300余门课程,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赞誉。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设的公益“空中课堂”网络直播课,每一名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的专属账号,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听课,还可以同步共享名师直播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实时参与课堂音视频教学互动学习和在线答疑,足不出户即可在家里接受名师的在线义教辅导。“空中课堂”的背后,是该校170余名教师自愿参与并坚持6年多的“义教助学团”的无偿志愿服务。仅一年来“空中课堂”就公益送课357节、录制微课513节,每周上课学生超3000多人次。

  严禁有偿补课,无偿辅导亲戚朋友子女如何规范?山东省东营市、滨州市就此实行了教师义务辅导、无偿补课登记备案制度。教师给亲朋好友子女提供无偿辅导,要登记备案,且每次辅导学生不得超过3人。登记内容包括辅导学生姓名、所在学校、班级、辅导地点、辅导时间、辅导学科等信息。“登记信息于辅导两天前由辅导教师报学校教务部门备案。不备案进行私自辅导或每次辅导学生超过3人的,按有偿补课处理。”滨州市博兴县第七中学校长尹永军告诉记者,这一制度明确了有偿补课不能“打擦边球”的界限。

  此外,山东还通过教师宣誓、宣传“齐鲁最美教师”、评选省级教书育人楷模等举措,强化宣传“正”师风,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理想信念,自觉抵制有偿补课。并委托第三方评估各地治理效果,评估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并作为评价各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有偿补课监督和查实力度,有效提升了有偿补课治理水平。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已公示!3所“新大学”,来了
· 平均年龄41岁!青岛表彰2022年度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人选)
· 山东出台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评估办法,评估结果不合格“亮黄红牌”
· 山东:探索“揭榜领题”,2023年将引进青年人才70万人以上
· 山东:确定10个左右学科,冲“双一流”!
· 2022年度山东省博士后基金项目拟立项公示
· 官宣:山东省,再添一所高水平大学
· 山东8所高校,完成“换帅”
· 山东省8所高校领导班子调整
· “求贤令”!山东1.36万个岗位虚位以待!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