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北京高校“下乡记”:疏解是为了更好发展
2017-06-27  新华社  

字体大小:

  早上5点,天刚亮,家住北京丰台区的黄群就坐公交车赶到西南三环处,准备搭乘早上6点的校园巴士,赶往70多公里外的顺义区杨镇,开始一天繁忙的工作。

  黄群是北京城市学院信息学部的一位数学教师。每天,学院内约150名教师都会搭乘班车,往返于北京中心城区和顺义新校区之间。

  2015年以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及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北京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高校向郊区疏解,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高校的大批学生陆续迁至顺义、大兴、房山等郊区新校区。

  两年多来,北京城市学院通过资源整合,连续两次将师生迁入顺义,实现了高校搬迁与教育提质、地区发展协同推进,成为首都高校教育疏解的一个样板。

  走进城市学院顺义校区,约500亩的宽敞校园内,绿树成荫,建筑林立,教学楼、图书馆、实训基地、宿舍楼、足球场等配备齐全,甚至还有座硕大的可供雾霾天上课的气膜体育馆。

  如今,这座新校区的在校生人数已达1.1万人。今年9月,还有5000名新生将来到这里,开始大学生活。明年6月,城市学院2.3万名本科及专科学生将全部入驻顺义。

  “疏解是为了更好发展。”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林认为,疏解是一道“加减法”,对学校发展是加法,对城市压力是减法。“搬出来,给城里减了人、减了压,我们自己也提升了发展空间。”

  他介绍,长期以来,学校几个校区都集中在人口密集的海淀区,早晚高峰给周边交通带来很大压力,学校发展也诸多受限。借助这次疏解,不仅校区面积扩大,办学也更为集约。随着顺义当地3所高职及中职院校并入,学院也成为全国首个涵盖中职、高职、本科、硕士贯通式的综合高等院校。

  杨镇是顺义最大乡镇,也是潮白河河东地区9镇中心,但一直以来基础设施较薄弱。“城市学院搬迁为杨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镇长陈向东说,过去潮白河以东地区没有一所高校,城市学院入驻后全面承接了顺义从中职、高职到本科、研究生的教育任务,将大大满足当地群众的教育需求。

  疏解是北京治理“大城市病”的客观需要。对于被疏解高校来说,涉及配套设施建设、衣食住行等一系列保障,需要持久的努力和付出。

  学校搬迁后,许多已在北京城区安家的教师们不得不每天披星戴月奔波于城区和郊区。

  顺义校区学生处处长刘煦家住北京西三环,距新校区有80公里的路程,考虑到做学生工作要经常加班,为方便工作,她带着全家一起搬到顺义当地租房住。

  尽管搬迁后有种种不便,但没有一位老师选择放弃。新的校园、学校未来的发展前景,仍然让她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也以自身“不便”为首都疏解做着实际贡献。

  “北京人口多、太拥堵,对于疏解工作,我们能理解,也都支持。”老师们希望,将来新校区附近的交通、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能更完善,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工作之余也能照顾到家人。

  “城市学院疏解也倒逼我们做出改变和升级。”陈向东说,由于大批师生入驻,杨镇正加快学校及周边区域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还考虑将一些产业项目与城市学院专业定位相结合,以带动地方发展。

  一座由高校疏解带动的大学镇即将孕育而生。刘林说,首都高校向郊区疏解,“挖潜”至关重要,“此次疏解充分调动了承接地、搬迁院校及被合并学校的积极性,将功能疏解与资源整合、提升发展相结合,创造了一个高校疏解的多赢模式。”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发挥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 重磅:顶尖大学,合并!
· 上海高校求解如何让基础科学研究“扛鼎”
· 二本高校招行政,要求全员博士?
· 高校应为卓越女性搭建事业舞台
· 高校如何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代表委员为高校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 两部门重磅发文:不得从中西部、东北高校挖人!
· “问天”问天!这些高校,再立新功!
· 十一部门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
· 十一部门:推动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组建一批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联合体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