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高校文学翻译人才培养:翻越母语坎 闯过创新关
2016-12-14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青年文学翻译者的坚守与追求】

  近日,第八届傅雷翻译出版奖颁给了两部在中国出版的法译中文学作品,其译者均是年轻人。目前,我国外语专业院校众多,拥有外语专业的学校也不少,高校中各种外语专业的毕业生是否愿意投身到文学翻译工作中?高校中文学翻译人才培养的情况又如何?

  翻译难过母语关

  据了解,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学院2015、2016届研究生中文学方向占每届阿拉伯语专业人数的50%,但是,毕业后从事文学翻译的毕业生凤毛麟角。记者调查发现,被视为人才主要来源的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生普遍不愿意从事文学翻译工作,文学翻译行业面临“青黄不接”的危机。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尹静告诉记者,目前,高校并未设置专门的文学翻译专业,外语专业研究生的主要课程包括文学翻译、文学评论、语言学等内容。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往往侧重语言交流的培训。在文学翻译课堂上的训练也以短篇翻译为主,大部头的翻译创作训练极少。

  北京某高校英语专业研二的刘聪(化名),不愿意投入精力进行文学翻译,每次翻译的作业也是“硬着头皮完成”。在他看来,文学翻译对语言思维转换的能力要求“特别高”,为了翻译好一篇文章需要花费巨大精力,反复修改。他坦言,很多同学和他一样不愿意从事文学翻译工作。

  “成为优秀译者的前提不是拥有高水平的外文能力,而是需要扎实的母语功底。”尹静表示,当前我国教育忽视母语教学的做法较为常见,大学生的汉语能力堪忧,更缺乏文学素养,难以承担起翻译的工作。

  译著行为“难被完全尊重”

  除了较高的语言翻译能力要求,翻译工作耗时长,收入与投入不成正比成为毕业生冷落文学翻译行业的主要原因。记者见到中国翻译协会文学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辑仝保民时,他正在办公室仔细阅读一份刚刚收到的翻译文稿。从业近40年的仝保民也曾翻译出版了200万字中译德文作品。

  仝保民介绍,近30年,我国译著作者的劳动报酬标准几乎没有变化,一直是千字80元左右,给予译者的稿费也是一次性扣除20%的个人所得税,花费半年至一年翻译一部20万字外文作品,收入不到2万元的现象很常见,致使“专职从事文学翻译的人越来越少,目前文学翻译者大部分是兼职,其中以高校教师队伍为主”。

  即使如此,从事兼职翻译的高校教师也感觉“束手束脚”。正着手翻译一本语言学外文书籍的尹静坦言,她的翻译计划完全是出于个人兴趣,“译著未被纳入职称评定的考核范围之内,更加挫伤高校教师参与文学翻译的积极性”。

  “难被完全尊重”的译著行为,还在被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所影响。“哈利·波特”系列第8部《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简体中文版在全国统一上市前,就有不法书商根据英文版“攒”出了侵权图书,在淘宝网上公然叫卖,销量好的已经卖出了千余册。仝保民表示,很多时候,译著比写作更辛苦。优秀的作品要想传得久远,还必须有卓越的译文。中国的文学作品为什么传播不出去,就是缺乏优秀的译者,“译者的劳动需要得到全社会更好地尊重”。

  鼓励学生参与翻译实践

  在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记者见到了来自阿尔及利亚的留学生伊美娜,通晓英语、法语、阿拉伯语等5种语言的她刚刚在老师的指导下翻译完成了英文版《三毛流浪记》。此前,这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只有法文插图译本。

  “学生的水平难以承担完整的文学作品翻译,他们甚至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作品进行翻译,来自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管兴忠表示,西方的语言是油画,东方的语言就是水墨画,两种语言在逻辑性、语法结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翻译过程中需要译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翻译不是单纯的文字工作,还包含着对两国文化深入的热爱和了解,而高校的教育特别是外语专业教育更应侧重文化价值的熏陶和传递。

  对于提升高校文学翻译人才培养,管兴忠建议,在教学上要加大对文化类课程的设置,鼓励学生参与翻译实践项目,文学翻译著作可以考虑折算和免修学分。目前,伊美娜还和同学们一道参与《中国太阳》《一日囚》等中国短篇科幻小说的翻译工作。这是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正在进行的“中国文学外译”项目,研究生们对中外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并校对后,交由外国专家审核,再与国内外出版商签署出版协议,“最终把中国作品有计划地推到国外”。管兴忠表示,高校文学翻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国家的投入和支持,通过项目制或者课题招标等方式,鼓励更多高校和外语学院参与其中,有利于形成产、学、研的良性循环。

  管兴忠正带领学生们合作翻译一部国际译联组织撰写的翻译史《历史上的译者》,该书目前已有法、英、西等多国语言译本,唯独缺少了中文版。令管兴忠感到欣慰的是,“在完成这本记载了数十位各国翻译巨匠人生经历的翻译工作后,许多学生愿意毕业后继续从事文学翻译的工作了”。(记者 陈鹏)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我国已累计培养1100多万研究生
· 大力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 长安大学未来交通华为实验班开班暨华为ICT学院揭牌仪式举行
· 高水平大学如何培养“未来大先生”?
· 重磅发文!控制部分管理类人才培养规模!
· 杨德广 宋丽丽 | 如何选拔和培育教育强国之师
· 贵阳高新区:探索东西部协作人才培养机制
· 国务院常务会议: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一批医疗装备领域领军人才
· 中央财大为基地班每名学生定制培养方案,配备最强导师——培养更多未来经济学拔尖人才
· 着力培养新时代经世致用领军人才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