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追踪:人大校友发表公开信 中青报承认编写存疏漏
2015-08-06  新京报  

字体大小:

  中国人民大学一名2010届本科毕业生“回炉”读高职?近日,有媒体围绕这名乔姓毕业生刊发了一篇人物报道,但遭多名人民大学毕业生质疑,称同学中并无此人。人民大学相关负责人也证实,经查证,在人大新闻学院,无论是2010级,还是2010届全日制本科生,均无该学生。

  8月5号,人大新闻学院2006级本科同学会发表公开信,提出包括当事人乔先生对冒用身份一事公开道歉在内的4项要求。

  校友公开信:不识“乔先生”

  8月5号,在一份代表100余名人大新闻学院校友,署名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6级本科同学会”的联名信中透露,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6级(2010届)本科共有142人,男生共30人,其中新闻学专业男生4人,女生中有两人来自内蒙古,并无像乔先生这样的内蒙古男生。

  针对报道中乔先生提到曾旁听过高数课的情况,公开信质疑,高数课是新闻学院大一必修课,并非旁听课。

  该公开信要求报道此事的媒体撤下原有新闻链接,刊发更正信息,进行澄清,并消除相关负面影响;要求当事记者就报道不实内容进行公开澄清及道歉。

  涉事媒体:身份采信校方说法

  为何人大新闻院2006级本科生都不认识乔先生?公开信介绍,报道此事的媒体记者曾回应,乔先生改过名字,但其不知他的曾用名,表示“正在核实”。

  对此,该媒体昨晚通过官方微博透露,乔先生的“人大新闻系本科毕业生身份由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注:乔先生后来就读的高职院校)官方提供并多次予以证实”,乔先生本人也这样自我介绍,而考虑到该校作为一级组织,记者予以采信。

  但该媒体也承认,在刊发前就乔先生的身份没有更周密核实,编写中存在疏漏,“待真相完全清楚后,整个采编流程的任何问题,报社都将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该媒体称,报社编委会非常重视此事,目前仍在调查过程中,有关调查进展将会及时向读者通报。

  人大:“一卡通”不证明身份

  上述媒体回应表示,经人民大学方面核实,乔先生在人大存有学号和身份证号,“但具体材料因装修及搬家原因遗失。”

  8月5号,中国人民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目前只收到了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方面发来的乔先生“校园一卡通”信息,并无相关学历证明信息。

  “他的一卡通上是其他类学生,有可能是短期培训,并非全日制学生。”该负责人表示,由于不少校内人士均可办理类似的人大“校园一卡通”,因此并不能证明乔先生的身份,至于这张卡究竟由谁领取,因为有关材料搬家等原因,也还暂时查不出来,目前可以确认的是,“肯定不是新闻学院的学生”。

  乔先生:请联系官方核实

  在参加“2014年度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时,乔先生曾撰文透露,自己在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北京的大学,“选择了最喜欢的新闻专业,开始4年的大学生活”。

  而在另一篇题为《改变人生,有梦为伴——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乔东同学事迹材料》的文章中,则进一步透露,乔先生考取的是“北京的一所985高校”。

  而人民大学正是一所985高校,不过,两篇文章也均未点明乔先生毕业的北京高校名字。

  目前,乔先生已将自己的微博全部删除,昨晚,他私信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官方已经有声明,请联系官方核实”,对于更多细节,他无法给出回应。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青报评“寒门难出贵子体现公平”:选择性忽视教育资源不公
· 中青报刊文:中学干涉学生志愿填报,是为契合其“政绩”需求
· 中青报:“科学”新国标冻住了你我的嘴
· 中青报:对院长抄袭的鉴定,无独立就无权威
· 中青报:莫让“两个凡是”成为学术评价的桎梏
· 中青报:学位论文抄袭 校方导师难辞其咎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