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CERNET > 下一代互联网 > 前沿技术
中国IPv6提速 下一代互联网脉络清晰可见
沈行止

  3G在中国还是一种憧憬,但是和3G密切相关的中国IPv6网络却变得越来越现实。上周,神州数码网络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线路由交换产品通过了IPv6论坛的“IPv6 Ready”第二阶段认证测试,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下一代互联网的关键设备已经完全可用。而随着网络关键技术的成熟,中国网通及康佳、长虹等传统家电厂商也纷纷进军IPv6。下一代互联网的产业化脉络已经清晰可见。

  IPv6论坛在中国指定的测试机构天地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华宁说:“事实证明,中国企业在IPv6关键设备方面的技术研发已经成熟。”

  “IPv6 Ready”测试和认证是IPv6领域最权威的国际组织———IPv6论坛对数据设备所进行的测试和认证,目的是确保各种技术设备具有互操性能,应用在下一代互联网能够互联互通。通过第一阶段的测试,表明该产品包含了IPv6核心协议,可以和其他IPv6设备相连接;而如果通过第二阶段的测试,证明该产品完全满足下一代互联网所有严格的技术要求。

  基于路由交换设备在互联网中所起到的交通枢纽作用,中国企业在这一关键技术领域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2004年至今,包括神州数码在内的多家国内厂商通过“IPv6 Ready”第一项测试,此次神州数码率先通过了“IPv6 Ready”第二项测试。业内人士认为,这为中国人构建下一代基于IPv6的核心网技术方面取得了关键的突破。而这样的突破越来越多,将大大加速下一代互联网在中国的推广和普及。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蒋林涛认为,产业链的建设是IPv6发展的风向标,因为“IPv6成功的关键在于产业化”。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IPv6,它带来的是整个社会产业链的变化,包括通信、家电、汽车等等都在这个变化中,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有专家分析,一些并非互联网开拓者,但是基于最新技术架构进行自主研发的企业,将有望借助下一代互联网成为后起之秀。

  今年5月,中国首个IPv6企业联盟———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IPv6)产业联盟的成立,联盟将联想、京东方、首信科技、中国网通、中科院计算所等十多家著名IT企业、电信运营商、研究机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上中下游齐备、紧密协作的产业合作链。与此同时,IPv6关键技术的成熟使得许多企业开始部署面向IPv6的发展战略。10月,康佳集团、四川长虹两大彩电巨头相继宣布进军基于IPv6的多功能网络终端产业和信息家电领域。

  以IPv6产业联盟形式加强产业链的建设,能够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提供动力,对此有关专家乐观地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厂商看到IPv6所孕育的巨大商机,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产业链中来,而产业链的壮大将能够对上下游的企业提供获得更强的支撑力量,同时降低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所具有的行业风险。专家预言,未来3到5年,将是中国IPv6的高速发展时期。

  神州数码网络公司副总经理黄坚表示,虽然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突破1亿,从规模上看中国已经是世界互联网大国,但并非一个互联网强国,因为缺乏拥有基于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美国作为第一代网络的发源地,掌握着从各种基础的硬件,从路由器、服务器,到各种标准、软件,乃至关键技术,美国公司因此而保持着市场垄断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IPv6为中国提供了一个信息产业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机遇,一个从缺乏核心技术转变到引导技术发展的机会。而自主创新,将是影响未来中国IPv6命运的关键。

  
  

相关文章:
  • IPv6实现远程测量温度 下一代将会怎样?
  • 澳推出IPv6开放源码工具
  • 清华“IPv6核心路由器”项目获奖
  • IPv6成功的关键在于产业化
  • 吴建平:建设IPv6切莫重“养鸡”轻“生蛋”
  • IPv6,3G通信的基石
  • IPv6技术成为国际通信展的亮点
  • 中国对IP地址需求持续增长 IPv6的中国之路
  • 访刘志勇博士:IPv6的中国之路
  • 电信运营商协同网络设备供应商出手IPv6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Copyright(c) 1994-2020 CERNIC,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