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冀成,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第一届管委会成员,原东北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CERNET要做互联网永远的先行者和开拓者
CERNET要做互联网永远的先行者和开拓者
专访CERNET第一届管理委员会成员、原东北大学校长赫冀成

  赫冀成,CERNET第一届管委会成员,原东北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任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冶金教育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
  赫冀成教授是我国“冶金反应工程”领域的第一位博士,长期从事“冶金反应工程”及“材料电磁过程(EPM)”的研究,是国内最早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之一。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国家863等三十几项课题。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40多篇论文分别被SCI和EI 收录,出版了《冶金过程数学模型概论》等专著五部。其科研成果曾获得中国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和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引言
引言
1994年,赫冀成时任东北大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尽管对互联网并不熟悉,但直觉告诉他,这将是未来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必须要早抓。于是他积极促成东北大学成为CERNET东北地区主节点,并出任第一届CERNET管理委员会委员。
25年过去了,赫冀成用“偶然”来形容与CERNET的不解之缘。
“偶然”也是缘
“偶然”也是缘
《中国教育网络》:
东北大学是最早参与CERNET示范工程建设项目的十所高校之一。东北大学是如何参与到CERNET建设中的?
赫冀成:
那是从一个小插曲开始的。1994年,时任国家教委科技司司长左铁镛院士到东北大学考察,在和学校领导的座谈中提到了互联网,谈到了国家考虑建设CERNET示范工程。当时人们对互联网还没有清晰的概念,然而互联网在国际上的发展已经如火如荼。1993年,美国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也称“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虽然当时中国很少有人接触过互联网,但是国家已经在考虑建设互联网。现在看来,左司长那次看似“偶然”的到访,很可能就是在考察哪所高校适合作为CERNET东北地区的节点单位。
东北大学能够成为CERNET地区中心节点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地理位置优势,沈阳是东北的中心城市;此外,作为中国第一个上市的软件公司,彼时东大阿尔派(即现在的东软集团)在国内有很大的影响力,成为东北大学的人才和科研开发优势。基于此,东北大学有机会从CERNET建设伊始就参与其中,这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中国教育网络》:
您很有远见,能那么早看到CERNET的价值。赴日本留学对您支持CERNET的决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赫冀成:
1980年我到日本攻读博士学位,当时在国内还没有听说过的大型计算机在日本的科学研究中已普遍应用。我所从事的“冶金反应工程学”研究,就是基于冶金过程的基本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值计算解析复杂的冶金过程,探讨过程的优化和装置的改进与创新。这样复杂的计算,当时只有在大型或超大型计算机上才能实现,所以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名古屋大学的计算中心度过的,使我较早并且更多地接触到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
1986年我毕业前夕,个人电脑刚刚问世,那时候我们的毕业论文都是手写复印的,可是日本导师却突然要求我用个人电脑撰写博士论文。当我现学现卖把论文交到导师手上时,他表扬我道:你是第一个用电脑写博士论文的人。十多天夜以继日虽然辛苦,但个人电脑的神奇使我兴奋不已。
80年代在日本留学期间,亲历了日本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加上个人的这些经历,使我对计算机产生了很深的感情,非常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
《中国教育网络》:
您是因何参与到CERNET管委会工作的?
赫冀成:
参与CERNET管委会工作,同样是“偶然”,但也是缘分。左司长谈及CERNET建设时,我并非主管信息化的副校长,但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件好事,是对学校未来很重要的事情。我是八十年代初国家首批派遣的留学生,日本留学的经历让我有机会亲历日本信息化发展的过程,因此对互联网这一新兴科技比较敏感,对互联网在社会发展、教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和价值有很深刻的认识。所以CERNET启动阶段,在学校领导班子的讨论中我表现非常积极,建议学校要重视并踊跃参与CERNET建设。因此蒋仲乐校长便指派我代表东北大学参与CERNET管委会的工作。
之所以说进入CERNET管委会是一个“偶然”,首先是因为专业“不对口”,我学习的是冶金专业,是信息技术的门外汉;第二是职责“不对口”,1994年我担任的是主管教学和研究生教育的副校长,而CERNET工作应该归口分管科研的副校长。
虽然是“越位”进入管委会,但我欣然从命,在参与CERNET的管理工作中,对CERNET的认识和感情不断加深。
初期在CERNET管委会的工作很大程度是凭感觉,直觉告诉我,互联网将是未来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工具。CERNET启动后,很快验证了这种直觉的正确。1995年,我以东北大学校长的身份受美国政府部门的邀请到美国多地访问,所到之地常有校友特地赶来与我会面,而事先并没有联系,使我很吃惊。他们告诉我,是从互联网上查询到了我的行程,这让我深刻感受到网络的神奇和便利,也因此更加重视互联网建设的工作。
25年来,东北大学始终高度重视CERNET建设,积极参与。2003年我本人不再担任CERNET管委会成员,我对接替我的同志说,对于东北大学,CERNET是一个“永远开绿灯”的项目。
CERNET无论是之于东大还是我个人,是“偶然”,也是一段不解之缘。
CERNET提升中国互联网国际影响力
CERNET提升中国互联网国际影响力
《中国教育网络》:
CERNET在建设和发展的25年中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赫冀成:
作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互联网,25年来,CERNET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真正意义上的从零开始。从追踪、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到开展网络管理、路由器、搜索引擎等多项自主研究,建设自己的IPv6试验床,再到今天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科研学术网,并承担中国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研究重任,成为国家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战略的核心力量,CERNET走过的道路可以用辉煌来形容。
即便放到今天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全局来看,CERNET的意义同样重大。众所周知,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包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等。互联网具备革命性的科技进步,与此同时,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呈现井喷态势,其全球影响力举足轻重,而这种地位的取得是与CERNET的建设和发展分不开的。
直到今天,CERNET依然是中国互联网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始终把握和引领中国网络科技的发展方向。随着中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以及在全球互联网的地位及话语权与日俱增,CERNET这个中国互联网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必然成为世界互联网的引领者。
《中国教育网络》:
CERNET快速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宝贵的经验是什么?
赫冀成:
CERNET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有三个。
第一,高层领导的远见。在1994年,能够果断决定启动互联网建设,绝对是非常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如果当时CERNET项目没有启动或者再推迟数年,今天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不可想象。
第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当时的国家教委对CERNET建设的支持是全方位的。左铁镛司长、袁成琛秘书长等CERNET领导小组成员,经常前往清华大学等项目牵头学校实地考察、听取汇报,遇到问题现场解决,使CERNET建设得到国家层面的保障。
第三,管理和建设团队优秀。CERNET建设之初确立了CERNET管理委员会和CERNET专家委员会的管理机制。CERNET立足高校,能够凝聚中国网络科学技术最顶尖的人才和队伍,百所高校戮力同心,和衷共济,为日后的发展壮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CERNET第一届管委会主任,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梁猷能曾经谈到,“当初有人说CERNET是把十只老虎关在一个笼子里相互咬,不出两年,一定要咬死的。但现在我们不仅没有死,而且不断发展壮大”。这是对CERNET所形成的联合科研,协作发展的成功体制最好的概括。
来自不同高校的建设者能够团结一心,源自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为中国建设自己的互联网”的强烈使命感。CERNET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意义,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价值,所有参与的高校都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即便在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也会各尽所言,想尽办法将事情做到最好,这是所有参与CERNET建设的高校达成的共识。
一流网络是一流大学的保障
一流网络是一流大学的保障
《中国教育网络》:
CERNET的建设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赫冀成: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启动211、985两个跨世纪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把中国的高等教育带到了世界舞台,铺就了今天中国高校冲击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211、985工程最重要的基础信息化支撑体系就是CERNET。如果没有CERNET作为基础信息环境和数字平台,这两个世纪工程的开展举步维艰。从这个角度看,CERNET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双一流大学”建设,特别是中国大学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东北大学自身就是很好的案例,CERNET对东大的发展有三个方面的推动作用。
首先,加速了东北大学的校园网建设。如果东大没有第一批加入CERNET建设,我们的校园网建设和信息化进程还要推迟很多年。
其次,对东北大学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起到了革命性作用。对研究型大学来说,与国内外的科研信息交流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便捷通畅的网络设施,信息的对外交流和获取都会受到限制。CERNET为东北大学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全方位推动了东大各个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得益于最早参与CERNET建设,我们开拓了视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大成为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网络教育试点高校。尽管网络教育永远代替不了承载着文化、蕴含着教师风采及科学态度的校园教育,但网络教育的便捷性、开放性却是对校园教育最好的补充。此外,依托东大计算机学科优势,东软集团计算机产业、软件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中国高校科技产业的先导者。
第三,推动大学管理模式发生深刻变革。我担任东北大学校长16年,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之交,一直在校长的岗位上,在这个过程中深刻感受着管理信息化对学校发展的推动作用。作为CERNET节点单位,我们第一时间推动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等。如今,学校管理和运行的方方面面都建立在校园网之上,极大提升了管理效率;此外,东大通过网络扩大了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国际教育学术交流,扩大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影响力。
《中国教育网络》:
作为CERNET的老领导,您对未来CERNET的发展有哪些建议或期望?
赫冀成:
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我们甚至已经成为影响全球互联网产业的重要力量。面对这些辉煌的成就,不能忘了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是谁,引导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的是谁,承担高等教育信息化、国家信息化和社会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力量又是谁。如果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角度看,如何评价CERNET都不为过。25年前,CERNET是中国互联网的先行者,而面向未来,CERNET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互联网永远的先行者和开拓者。
CERNET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