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学术体检服务-人才评价
首页 > 热点评说
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种康委员:推动原创研究核心问题在评价体系

  作者:冯丽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继续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种康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当前推动原创性或是“无人区”的研究,最核心的问题在于评价体系。

  推动原创研究核心问题在评价体系

  “现在我们正处于‘破五唯’的过程中,但仍有一些人才项目被当成了‘帽子’,有了‘帽子’,待遇就会提升;没有‘帽子’,你的能耐再强,受到的各种待遇可能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种康说。

  种康表示,当前的评价体系中,人才“帽子”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开展原创性研究的动力。此外,当前的评价体系在评人才项目时还要看发表的论文数量、是否有顶刊的论文。“评价体系如果存在问题,就会导致大家不管一个问题是否真正有原创意义,只要能够在高影响因子的杂志上发,就将其定为目标。对于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大家担心失败,都不敢去做,长此下去,何来原创?”他问道。

  种康认为,在年轻人的培养上,需要综合各方面的项目类型。一些群体类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没有在很短的时间内发文章的压力,自由度更大,更能容忍有创新活力的科学家,将有助于促进原创性研究。为此,接下来如何能够统一不同的渠道,支持一些重点的项目,而不是把项目变成“帽子”,是需要科技管理部门思考的一个问题。

  “推动原创性或是‘无人区’的研究,当前最核心的问题在于评价体系。”种康说,现在一些论文能够在顶刊上发表也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有一定的新意,但这不代表它是完全的原始创新。这就要求对科技成果的评价,不能光看影响因子有多少高。

  同时,种康认为,评价一篇文章的科学意义或科学价值,需要建立良好的评价生态体系,也需要科学家有好的科学鉴赏力,而后者需要科学家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学术视野。“我们需要有正确判断力或较高标准判断力的一群科学家,形成了良好的评价体系,构建推动原创性研究的评价生态环境。”他说,“我也经常提醒自己,要提高科学鉴赏力,有了鉴赏力才会有判断力,才能够对真正有价值的科学发现做出更接近于真理的判断。”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提升“底层技术”

  种康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应该是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其核心内容是质变,它代表了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有助于推动跨越式发展。科技创新在其中起主导作用,比如农业技术的升级换代就需要依靠科技。

  “基础研究是技术的源泉,也是‘总开关’。我们必须有源头理论和前沿技术或是‘底层技术’开展研发,这样的技术不是在别人原来的基础上修修改改,而是要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技术。”种康说,对于农业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就需要认真思考:所做的研究是否能解决生产上的瓶颈问题?拿下科学上多年未能攻上山头?做出来的研究是不是具有原创性突破?回答好这三个问题,就能找到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落脚点。

  种康表示,农业是生物学的一个应用出口(其他应用出口还包括医学和生态环境),在农业科技发展中,要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把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数学算法等各个学科最前沿的技术原理思路用到解决农业瓶颈问题上,才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一些“底层技术”,推动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

  农业领域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等等。种康表示,对于种植业来说,最核心的要素,一是种源;二是土地。从种源上来讲,如何利用生物前沿技术培育出高产、优质、抗虫、抗病、耐逆的品种非常重要,利用好农业领域的前沿技术——设计育种,就可以把一个基因模块预期相对应的育种性状,以及几个模块之间对抗或协同的关系搞清楚,从而可以“像设计工业产品一样设计品种”。“这个过程中也需要通过计算机模拟等学科交叉,像在沙盘上模拟战争一样,了解设计的品种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他举例说。

  在土地方面,我国有18亿亩耕地,随着人口增加和膳食结构的变化,对粮食以及肉蛋奶的需求量在增加。种康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在盐碱地种植适宜的饲草品种,通过畜牧业把草变成所需要的蛋白类食品,解决肉蛋奶等持续刚性的国家需求。而利用好盐碱地,也要落脚到在饲草育种方面。总体看,他表示,当前草业种植业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是,我国饲草牧草育种研究队伍群体小,发展水平和作物育种相比也远远落后;机遇是,提高牧草育种水平有着更高的起点,也需要扎实推进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这也使其成为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